临安城遗址
文物概况:
名 称:临安城遗址
地 址:杭州
年 代:南宋
结 构:砖木
类 别:古遗址
文物简介:
临安城遗址
太庙遗址位于杭州中山南路西侧太庙巷以北,察院前以南。太庙遗址南侧为南宋中枢机关“三省六部”和南宋皇城保护范围,北侧为南宋五府遗址。 1995年5月至9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现了南宋太庙的东围墙、东门门址和大型夯土台基等重要建筑遗迹。为保护这一重要的南宋历史文化遗址,杭州市政府决定停止实施在遗址地块上的原建设项目。同年底对已发掘的太庙遗址实行覆土回填保护,并在此建设南宋太庙遗址公园,免费对市民和游客开放。 该遗址的发现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尽管考古发掘尚未揭示太庙全貌,但已从中得见南宋太庙的规模和气势,以及营造工艺水平的高超。太庙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南宋临安城考古缺乏城市格局和代表性建筑这一空白。
严官巷御街遗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上城区紫阳街道太庙社区严官巷,南距南宋皇城约400米,北距南宋朝天门(今鼓楼)约900米,东临中山南路和中河南路,南靠杭州卷烟厂,西为云居山及万松岭隧道,北为太庙社区。 为配合万松岭隧道东接线(严官巷段)的基本建设,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于2003年12月5日至2004年7月30日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250平方米,获得了重大的考古发现。发现的南宋时期遗迹包括南宋三省六部官署北围墙遗迹、南宋河道遗迹、南宋晚期石砌储水设施遗迹、南宋御道遗迹、御道西支道遗迹、御道桥堍和桥墩基础遗迹以及南宋白马庙遗址。 遗址所在地现为御街遗址陈列馆,保护良好。
德寿宫遗址位于望江路北侧原杭州工具厂厂区内,东为直吉祥巷,西邻中河,北为河坊街东段。 2001年9至12月和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该遗址经过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南宋德寿宫的南围墙、东围墙、便门、大型夯土台基、过道、廊、散水、水池、曲折形水渠、香糕砖路面、花台、夯土地面、柱础基础坑、消防水缸、砖砌水沟、夯土地面、砖砌水闸等遗迹。从遗迹的分布来看,德寿宫内营造分布靠西面有水闸、水池、水渠等遗迹可能主要以园林建设为主的休闲区。东部发现了柱础坑、夯土地面、消防水缸等遗迹应该是以房屋建筑为主的生活区。德寿宫遗址是南宋临安城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从发现的东、南宫墙之拐角至T1南宫墙的最西端总长约140米,且尚未见南宫墙与西宫墙拐角,可见其规模之大。宫墙宽2米,以砖包砌,拐角以石加固,宫内建筑布局严谨,设置合理,足见其营建之考究。为研究南宋德寿宫的建筑布局、用材、构筑方法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又由于德寿宫在南宋时所处的特殊位置,这些实物例证也为研究南宋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遗址经过回填保护,现在为荒地,预备建造住宅小区。
南宋京城墙遗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望江门,东临建国南路,南临望江路与金钗袋巷和建国南路十字路口,西距直吉祥巷3.9米,与2001年发现的德寿宫东宫墙相隔7.3米,北近河坊街东段。直吉祥巷南宋时称夹城巷,为德寿宫东宫墙与南宋京城墙之间而得名。 2006年3月17日开始至2006年9月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明清时期的石砌墙基、水井等,元代的水井、釉陶水缸,南宋的临安城城墙基础遗迹、木桩、灰坑、砖铺路面等。城墙底部基础宽度16.65米,高2米,内部主体为毛石夹泥构筑,东西两侧用密集的木桩加固,上部主体及条石可能是城墙砖的包边。 遗址经过回填保护,现为建筑工地的工棚,水泥路面。
中山中路御街遗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惠民苑社区中山中路112号,东距光复路约35米、南距金波桥弄约13米,西与浙江地方银行旧址相邻,北距惠民路约30米。遗址坐落在中山中路的繁华街区。 2008年3~4月,为配合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工程沿线进行考古调查,并在中山中路南段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地点位于鼓楼以北的中山中路112号,北距惠民路约30米,南距金波桥弄约13米,东距光复路约35米,西与浙江地方银行旧址相邻。发掘面积95平方米,发现上下叠压的两层南宋御街及临街建筑遗迹。 南宋前期御街遗迹包括砖砌道路遗迹(L5)和排水沟(L5G1、L5G2)。 南宋后期御街遗迹包括石板道路遗迹(L4)、排水沟(L4G1、L4G2)和房屋建筑遗迹(F2)。 据文献记载,南宋御街是皇帝于“四孟”到景灵宫朝拜祖宗时“乘舆所经之路”。由于皇城位于整个临安城的最南端,景灵宫则位于临安城的西北部,因此南宋御街是由南及北,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南宋御街以朝天门(今鼓楼)和观桥(今贯桥)为界分为三段。本次发掘是首次在临安城商业繁华的御街中段进行考古工作,虽然面积较小,但收获很大。 1、受发掘现场的制约,南宋御街的宽度一直是尚未解决的悬案,中山中路御街的发现,首次探明了南宋御街的宽度。 2、文献记载南宋御街用数万块石板铺筑而成,但以往考古发现的均为砖砌御街,中山中路同时发现的两层不同材质的御街,表明南宋御街经过了由砖砌到石板铺筑的演变,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南宋御街的“砖石之争”。 3、本次发掘在南宋御街之上还发现了元代、明清、民国等其他时期的道路遗迹,由早及晚逐层叠压,发展演变序列清晰,用材与砌筑方法各不相同,直观展现了中山路这条老街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杭州城的发展脉络。
南宋三省六部遗址位于中山南路六部桥西侧,高士坊巷以南,云居清平山东麓。 该遗址于1995年发掘,发掘面积1250平方米,清理出南宋建筑遗迹多处。发现的南宋大型官衙房屋基址包括柱础石、砖铺走廊、矮墙及前厅、天井、后厅、地坪等,水沟和暗井设施发达,用材和砌筑非常讲究,显示了南山时期对地下排水系统的重视,而且设计科学、排水通畅。出土了南宋官窑、龙泉窑、越窑等瓷片及“官”字款铭文砖、双鹿纹砖、瓦等。据吴自牧《梦梁录》卷九记载:“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省院在和宁门北首…”“六部,在三省枢密院之南”。本次发掘所揭露的建筑遗迹应是南宋六部官衙的一部分。 遗址的发现是南宋临安城考古工作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它对研究南宋的衙署建筑、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等具有重要意义。
钱塘门遗址位于今湖滨路与庆春路交叉口的六公园内,西距西湖数十米。早在吴越国时,杭州城已有城门十座,其中之一即为钱塘门。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增筑内城及东南外城,其时外城有旱门13座,水门5座,至今能确定门名与门址的数座城门之中就有钱塘门。元初,禁止修建城,以示天下一统,拆除杭州城垣,钱塘门未能幸免。 经2008年8月的考古调查勘探发现,该城门遗迹包括门道、门洞侧壁基础、城墙夯土等。门道近东西走向,宽3.95米,路面由长方砖横向错缝侧砌而成,路基由黄褐色土夯筑而成,质坚硬,路基上有一层较薄的石灰面,以利路面铺砖。两侧洞壁基础揭露东西长均约3.25米,南北宽约1米,残存紫砂岩质或灰白色水成岩质条石残块,条石上皮略高于门道路面。城墙夯土为灰褐、黄褐色粘土,内掺入少量碎石、砖块、瓦砾等,分层夯筑而成,质坚硬。 钱塘门为杭州城最西面的城门,紧邻西湖,是古时杭州城西面的门户,与西湖及城外诸寺庙有密切关系。此次考古发掘,确定了钱塘门的具体位置,为研究南宋临安城城市布局与沿革又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点,为探讨钱塘门始建年代、建筑技术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南宋大内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馒头山社区凤凰山东麓宋城路一带。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1129)定都临安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上依山而筑宫城禁苑,历经扩建,东起馒头山东麓,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宋城路一带,北至万松岭南。元时,遭火焚毁过半,至明代渐成废墟。现皇城遗址为省军区后勤部仓库、市气象局和居民住宅所覆盖。 皇城遗址对于研究南宋政治经济及文化,研究南宋临安城的布局,以及中国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001年06月25日,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电视越用越卡,除了换电视外还有补救办法吗?|借钱到期了怎么续期?借条应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