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侯苏护为何宁肯杀了妲己,也不愿将妲己献给纣王?

6845 2025-10-19 05:50:10
“仗剑走进后厅,不若先杀妻女,然后自刎,庶不失大丈夫之所为”,为了保全名节,准备杀掉老婆、妲己,来他个玉石俱焚,简而言之,是宁

“仗剑走进后厅,不若先杀妻女,然后自刎,庶不失大丈夫之所为”,为了保全名节,准备杀掉老婆、妲己,来他个玉石俱焚,简而言之,是宁肯杀掉妲己,也不愿献给纣王,是个人都贪生恶死,妲己献给纣王,只是有可能受苦,可现在呢,这还是爱女儿吗?

多亏后面来了个郑伦,仰仗高明的哼术取得胜利,眼看局势即将有所转机的时候,怪事发生了,什么怪事?

西伯侯姬昌派散宜生带来一封书信,提出三利三害之说,大概意思是:献出妲己,一则永享富贵,二则永镇冀州,三可免百姓受苦;如果不献妲己,家亡、城破、百姓苦,实在是很不划算。

“三利三害”虽然看起来漂亮,但考究其内容,其实并无新意,相关意思,纣王说过,崇侯虎说过,苏护都不听,可奇怪的是,西伯侯姬昌一说,苏护便默默无语,认为非常有道理,很快就上表认罪,愿意把妲己献给纣王。

前面不愿意,惹来刀兵之祸,危险的几乎玉石俱焚,后来郑伦出现,局势即将转危为安的时候,西伯侯姬昌一封书信,不过老调重弹几句,苏护就愿意将妲己献给纣王了,为什么?

这件事让崇黑虎觉得很耻辱,当面斥责哥哥:“五万之师总不如一纸之书……从今与你一别,我黑虎再不会你!”

认为崇侯虎的为人、本事与西伯侯相差甚远,给崇氏家族蒙羞,那么,崇侯虎真有那么差劲吗?其实话说回来,完全是崇黑虎不了解苏护的想法,所以冤枉崇侯虎了,为什么这么说?两个原因:

一:苏护并不看好纣王,担心纣王在宫廷内斗中失败。

那么,又哪里来的宫廷内斗呢?这一点,歪歪在第326期说过,这里不再赘述,简而言之,纣王登基,一面有商容、梅伯、比干等老臣钳制,另一面,有王叔箕子、王兄微子启等一干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虎视眈眈,大权都落到这些人手里,纣王呢,想打破僵局,就得培植自己的势力。

可培植自己的势力哪有那么容易,好容易提拔两个外姓大臣费仲、尤浑,也只能提拔到中大夫的位子,爵位低也就算了,还是个谏议大夫,手里没一点权力,这充分证明,纣王此时的王位坐的并不安稳,随时有被人取而代之的可能,这个时候,如果苏护当了他的老丈人,纣王成功的巩固了地位,自然皆大欢喜,但倘若纣王在宫廷内斗中失败,难道要让苏氏家族给纣王陪葬吗?更何况,此时的苏护并非没有别的选择。

二:这也是姬昌一封信,就能让苏护改变主意的原因。

姬昌

苏护是冀州侯,殷商时期的诸侯,就是独立的方国,对朝廷的义务,只有禹贡,也就是每年固定时间的朝觐、进贡,其余军事、经济、政治等都是独立的,在自己的地盘上,他就是个土皇上,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何等快活,更何况,即便惹怒纣王,也可以君不正,臣投外国,随便找一路诸侯投靠,照样过自己逍遥快活的日子,何必非要把自己,把苏氏家族跟一个前途很不明朗的纣王捆在一起。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苏护才宁肯杀死妲己,也不愿把妲己献给纣王,爱女儿当然也是爱的,但跟家族利益相比,显然,苏护更注重家族利益。

可问题是,既然苏护这么看重家族利益,后来姬昌一封书信,不过老调重弹,怎么就说的他改变主意,又愿意把妲己献给纣王呢?

原因很简单,天下四大诸侯,东伯侯、南伯侯太远,指望不上,北伯侯自身难保,只有西伯侯姬昌,渐渐有东出之势,才是他最后的指望,如今西伯侯写信斥责他,苏护敢不听吗?如果不听,得罪了姬昌,那才是天下之大,再也没有他们苏氏家族的立锥之地了。

妲己

所以到了这个份儿上,苏护就只能乖乖献出妲己,即便以后有麻烦,那也是西伯侯姬昌的主意,自己可以撇的干干净净,而且还可以借此跟西伯侯姬昌搞好关系,等于一只脚踩上两条船,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送妲己进宫后,苏护也是一方面享受朝廷富贵,一方面跟西岐暗通款曲,后来,纣王丢了半壁江山之后,苏护不就名正言顺的带着苏氏家族背叛殷商,投靠西岐了吗?

由此可知,冀州侯苏护之所以宁肯杀了妲己,也不愿将妲己献给纣王,并非疼爱妲己,完全是有不方便直说的理由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机械挂钟维修方法 挂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啦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