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

7406 2025-07-11 13:00:00
热带雨林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其分类体系长期是生态学与地理学研究的焦点。不同学者基于气候、植被结构、区

热带雨林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其分类体系长期是生态学与地理学研究的焦点。不同学者基于气候、植被结构、区系组成等核心指标,提出了多样化的分类框架,但核心目标均是揭示热带雨林的生态本质与空间分异规律。

全球經典分類

编辑

早期热带雨林的分类主要基于气候类型与植被特征的二元划分,核心区分“湿润热带雨林”与“季节性热带雨林”。德国植物学家Andreas Schimper在《热带植被》(Pflanzengeographie auf physiologischer Grundlage)中首次系统提出热带雨林的分类框架,核心依据是气候湿润度与植被季节性。其認為热带常绿雨林(Tropical Evergreen Rain Forest),分布于赤道附近(南北纬10°以内)的非季节性气候区(Af型,柯本气候分类),年降水量>2000mm且无明显干季(月均降水>60mm),植被以高大常绿乔木为主,林冠层连续,附生植物与藤本植物丰富。

而英国生态学家Norman Myers的弟子Peter Ashton与Richard Whitmore在《热带森林》(Tropical Rain Forests of the Far East)中进一步强调垂直海拔梯度对热带雨林的影响,提出“热带雨林的垂直连续体”理论:

低地热带雨林(Lowland Tropical Rain Forest):海拔<900m,受赤道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控制,植被结构最接近Schimper的经典定义(如乔木层3-4层,板根、茎花现象普遍)。

山地热带雨林(Montane Tropical Rain Forest):海拔900-2500m,受“海拔升高效应”(Massenerhebung effect)影响,林冠层降低(乔木层高20-35m),板根与茎花现象减弱,但保留高位芽植物主导(70%-80%)与革质叶优势(45%-55%),是低地雨林向山地常绿阔叶林的过渡亚型。

亞洲細分分類

编辑

而亞洲热带雨林作為全球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类因区域气候差异(如季风强度、地形破碎度)与研究视角不同,形成了更具地域特色的细分体系。核心争议集中于“季节性雨林”与“季雨林”的界定,以及“山地雨林”是否独立为亚型。

西班牙生态学家Joaquín Blasco在《东南亚热带森林》(Tropical Forests of Southeast Asia)中将亚洲热带森林划分为三大类,其中热带雨林群系(Tropical Rain Forest Formation)包含三个亚型:

热带低地常绿雨林(Non-seasonal Climate):对应Schimper的经典湿润雨林,分布于中南半岛南部、马来群岛非季风区。

热带低地半常绿雨林(Seasonal Climate):分布于热带季风区(如泰国、缅甸、中国云南南部),干季显著(3-5个月),林冠层含10%-30%落叶树种,但仍以热带亚洲分布属(如龙脑香科、桑科)为主。

热带山地雨林(Montane Rain Forest):海拔>900m,受地形与云雾影响,植被矮化(乔木层高<25m),革质叶比例升高(50%-60%),但保留热带雨林的核心区系(如樟科、壳斗科)。

英国植物学家Peter Ashton在《热带森林的生物地理》(Biogeography of Tropical Forests)中整合气候、区系与植被特征,提出更系统的分类:

热带低地雨林(Lowland Tropical Rain Forest):包括非季节性(Af型)与季节性(Am型)气候区,核心特征为高大分层乔木(>30m)、藤本与附生植物丰富(占比20%-30%)、热带区系占比>80%。

热带山地雨林(Montane Tropical Rain Forest):海拔>800m,受海拔升高效应影响,林冠层降低(<30m),板根减少,但保留高位芽植物主导(>70%)与革质叶优势(>45%),是低地雨林的山地变型。

热带半常绿季雨林(Tropical Semi-evergreen Monsoon Forest):分布于季风区边缘(如印度西高止山脉、中国云南东南部),干季更长(5-6个月),落叶树种比例更高(30%-50%),但仍保留热带雨林的部分特征(如龙脑香科植物存在)。

中国学者结合本土热带雨林的特殊性(如季风影响显著、分布北缘),对分类进行了调整:

《中国植被》(1980):将中国热带雨林划分为“湿润雨林”“季节性雨林”“山地雨林”三个亚型,其中“湿润雨林”对应非季节性气候区的赤道雨林(如海南青皮林),“季节性雨林”对应季风区的半常绿雨林(如云南望天树林),“山地雨林”为垂直带变型(如海南五指山雨林)。

朱华等(1998-2021):通过云南热带雨林的长期研究,提出“热带季节性雨林”是中国热带雨林的主体,其核心特征为“干季落叶比例<50%、热带区系占比>80%”,与东南亚的“半常绿雨林”为同一类型,反对将“湿润雨林”独立为亚型(认为中国无真正的非季节性热带雨林)。

郭柯等(2020):在《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中沿用“热带季节性雨林”名称,明确其分布于热带季风区(Am型),以区别于赤道区的“热带湿润雨林”(Af型)。

钱包这样选最招财!6大「钱包招财色」&4大「钱包招财秘诀」,新一年旺到钱数不完!|网游新闻第一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