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短信通知要收费,该取消吗?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你答案
01
谁在替你掏腰包
银行发短信这件事,好像已经持续了二三十年。短信提醒服务曾经是银行的一大营收来源,每月从几块到几十块不等,硬生生掏空了不少人的腰包。
有意思的是,很多银行当年都给出了同一个开通理由:为了保护你的资金安全。可从来没人问过,这个安全是花钱买的,还是应该免费享受的福利?
今年初,一些城商行宣布全面取消短信服务费,引发了广泛讨论。一时间,那些还在坚持收费的银行,显得有些尴尬。
02
看不见的成本游戏
银行辩称收取短信费主要是为了补贴运营成本。但实际上,一条短信的成本仅为0.03-0.05元,即使每天发送10条短信,一个月的成本也不过1.5元左右。
某银行内部人士透露,短信服务费用早已不是重要的营收来源。智能推送系统的普及,已经帮助银行节省了近30%的短信成本。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银行竟然开始玩起了"套路":5000元以上交易免费提醒。这不就等于变相承认了短信服务的成本并不高吗?
03
数字鸿沟下的无奈
移动支付时代,75%的用户已经习惯通过App查看交易记录。但别忘了,还有一群特殊的人群离不开短信提醒。
调查显示,68%的老年人仍然依赖短信通知服务。对他们来说,这不是技术选择的问题,而是数字化时代下的无奈。
银行业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在2023年的客户投诉中,12%涉及默认开通收费服务。更令人深思的是,在金融诈骗案件中,83%的受害者都未开通账户变动提醒。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老人们往往对新技术充满恐惧,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数字化的金融服务。
短信提醒服务,本应该是银行的基础服务项目。在互联网时代,它不仅仅是一种通知方式,更是弱势群体的数字保护伞。
部分银行已经开始尝试差异化服务策略。比如允许客户自定义交易提醒阈值,或者针对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服务。
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收费多少,而在于银行是否真正理解了客户需求。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责任。
而对老年人收取短信费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在收取"数字鸿沟税"。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不应该变成某些群体的负担。
(转自:听泉运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SMT中常用贴片元器件有哪些|十大祛斑产品哪个好权威评测,买什么淡斑产品最好效果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