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 |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以“傩”为魂 述说“文化千岛”魅力
普定高台地戏。普定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外,贵州傩文化博物馆还创办了全国性的傩文化学术性刊物《贵州傩文化》,邀请省内外傩文化专家担任学术顾问,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陈玉平是其中之一。
陈玉平认为,傩戏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撮泰吉、傩堂戏、阳戏、庆坛、地戏等多种类型,中途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及各地本土文化元素等,比如地戏传统内容为《三国演义》《杨家将》等,它带有军傩跃兵示武、振奋士气的本质,动作刚猛,伴乐勇壮,又带有屯堡人绵延数百年的思乡之情。屯堡周边的布依族村寨也学来了地戏的唱跳方法,却配之以本族的服饰,其中的仪式环节常用布依族语进行演绎。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傩戏面具鼠标垫。
在我国古代,傩戏的流行面很广,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有流传。今天,全国很多地方仍有傩舞、傩戏传承,“比如安顺的地戏表演,具有祈福纳祥的功能,但唱的内容却取材于中国古代二十多部历史演义小说,这在全国范围都是很罕见的。傩文化的研究对于中华文明的追根溯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教育”。为此,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5月18日,我们将联合铜仁市其他博物馆在中南门古城举行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其中我们馆将在中南门古城露天电影活动中为观众带来傩戏和傩技表演,现场还会有傩文化的流动展览,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傩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神秘悠远。此外在博物馆还会有‘黔东风情美术展’,展品包含了以傩文化为主题的系列画作。”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杨娇告诉记者说,“后续还会继续推出‘千年傩戏·非遗印象’——濒危剧种贵州傩戏公益性演出,预计将表演60余场。”
德江县民族中学学生们做“傩韵操”。德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陈玉平表示,在傩文化推广中要注意甄别、提炼,开发适合青少年群体的活动,“比如德江县民族中学在保留傩戏表演的部分动作基础上,融入土家族舞蹈元素,配合浓郁的民族音乐,创作出了地方特色十足的‘傩韵操’,深受师生欢迎。”
策划/黄蔚 陈曦 赵相康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立超
编辑/赵怡
二审/姚曼
三审/陈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花馍店宣传片文案怎么写|深度解读:付费会员的意义、实现以及未来